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我国引进最成功的发动机,美国断供乌克兰伸援手,让海军前进30年

我国引进最成功的发动机,美国断供乌克兰伸援手,让海军前进30年

2024-06-18 21:04:42 [休闲] 来源:苏州市喝茶qq


|文渊的国引历史书

编辑|文渊的历史书

前言

我国的军舰发展历程中,有一个特殊的进最军前进年时代——上世纪80年代。

在此之前,成功尤其是发动机断供重型燃气轮机这项关键技术,长期被西方发达国家独家掌控,美国使得我国海军的乌克发展步伐受限。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回暖,兰伸开启了约十年的援手友好合作关系,而美国更是让海破天荒地对我国解除了长达三十年的武器禁运令,打开了向中国出售先进武器装备的国引大门。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才有机会从美国引进了当时美国海军装备的进最军前进年最先进的Lm2500燃气轮机才解决了当时的在研制上的困境。


但是成功我国只引进了4台就被美国掐断,美国掐断供应之后我国如何寻找出路才达到现在100%国产化水平的发动机断供呢?为何说燃气轮机的引进让我国海军前进了30年?


从零开始的追赶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军队的美国整体技术水平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落后至少三十年以上,这个差距是乌克极其明显的。


特别是在空军方面,我国用的还是大量落后的歼-5歼-6战斗机,最新的歼-7战斗机才刚刚开始批量生产,而最先进的歼-8战斗机还没有完成研发工作。


在我国还在二代机上艰难探索的时候,西方国家却已经开始接连装备他们的第三代战斗机,甚至开始了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发工作。


所以说当时我国的军事装备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存在至少30年以上的差距一点也不夸张,除了在空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外,我国当时的海军情况也不容乐观。


我国海军所使用的水面舰艇大多数仍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产品。

就比如说当时正在使用的051型驱逐舰,在西方国家的驱逐舰已经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时候,我国051型驱逐舰还只能近海作战。


除此之外,051型驱逐舰不管是设计、吨位还是作战能力上都与其他国家所使用的差距不小。即使是那些引进的部分苏式舰艇也已经在性能和数量上无法满足需求。


而当时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和导弹巡洋舰比中国海军的舰艇要大得多,武器装备也要先进得多。


就比如1986年时,美国太平洋舰队来我国青岛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中美可以双方互相派人参观对方的军舰。


在这个环节中,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参观了我国正在使用的051驱逐舰后,给出了这么一句话:“这是我见过保存最好的古董”,可见当时我们在海军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这种差距让中国的军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国也意识到必须引进国外的高科技武器装备才能提升本国军队的实力。


正好当时中美的关系得到了改善,所以我国就借此机会派遣专家赴海外学习,尤其是去欧美等这些发达国家学习,了解西方国家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


而这也是我国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西方国家的先进军事装备,但这种“接触”也是有限度的,甚至还得看他们脸色。


就比如当年在第一次接触到美国航母时,我们的代表团被眼前的先进装备给深深的震撼到了,不自觉的靠近,但是美国海军就以保密为由,让当时我们去美国考察的代表团离仪器远点。


这也就有了广为流传的我们的刘华清将军踮着脚尖,探着头,小心翼翼看的那张照片。


而在对西方国家考察之后,其中我国对美国F16、F14战斗机、C130和CH47"支奴干"运输机等装备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对这些装备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评估。


尽管价格高昂,但是中国依然选择了一次次尝试引进美军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武器装备。


其中就包括从美国引进的LM2500燃气轮机和黑鹰直升机,以及从法国引进的“超黄蜂”直升机(直8)、SA365N/N1“海豚”直升机(直9)、海响尾蛇舰空导弹(红旗7)等。


其中就不得不说当时从美国引进的这款LM2500燃气轮机了。


从美国进口的LM2500燃气轮机推动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驱逐舰项目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海军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既要应对海上突发事件,又要寻求实现从近海防御到远海作战的战略转变。


因此提高舰队的整体实力变得尤为重要,而且此时现有的装备阵容已不足以支持我国海军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为此,我国抓住机会积极扩大国际交流,寻求和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052型导弹驱逐舰的研发项目。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052型导弹驱逐舰的设计任务被交付给船厂,然而当时的中国经济实力有限,想要研发这样一种高级舰艇并非易事,首当其冲得到就是动力系统。


对于动力系统,上世纪五十年代左右,我国就开始尝试自主研发燃气轮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进展缓慢。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虽然我们曾经引进过苏联的技术并培养了一批人才,但是在油气资源短缺的问题面前,重型燃气轮机在国内市场上依然遭遇了冷遇。


就连当时我们所使用的051型驱逐舰使用还是453型蒸汽轮机


虽然在燃气轮机领域的发展上,我国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蒸汽轮机的发展上,我国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


但是技术再成熟,也避免不了蒸汽轮机本身存在的问题,像体积大、加速慢、启动时间长等等一系列避免不了的缺点更是存在。


这些缺点对于主力战舰来说都是致命的,所以为了蒸汽轮机的淘汰不过是迟早的事。


但是当我们将目光再次转向燃气轮机这个重要的领域时,却发现已经被其他国家甩在了后面。


所以为了解决052型导弹驱逐舰动力系统的瓶颈,设计团队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匹配舰队需求的强大引擎。


但在全球范围内,掌握燃气轮机核心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完全掌握相关技术的企业主要包括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重工和意大利安萨尔多。


其中,日本三菱重工的相关技术最早是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引进的,后来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非核能发电机部门又被出售给了西门子公司。


所以综合考虑下,我国最终选定的解决方案是在美国引进LM2500燃气轮机


这款燃气轮机除了美国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装备了外,就连已经退役的几款使用的也是这款燃气轮机。


除了美国外,如今还有将近30多个国家的燃气轮机使用的也是这款,可见这款燃气轮机性能还是非常好的,所以我国当时选择引进这款燃气轮机真的是个很好的选择。


美国断供

但到了90年代,由于国际政治局势剧变,特别是中美之间关系的紧张,美国选择终止与中国的一切军事合作,并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


其中包括禁止对我国销售包括LM2500燃气轮机在内的高科技产品,这一情况对于正在紧锣密鼓研发新型军舰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


因为燃气轮机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舰船心脏部件,它决定了军舰的最大航速、续航能力和作战效能。如果没有燃气轮机,那么所有的舰船都将陷入瘫痪的状态。


但到头来我国仅引进了4台LM2500燃气轮机和一台样机,如果全部安装在052型驱逐舰上,后续的维护和维修将面临严重问题。


为避免风险,我国决定只在首艘052驱逐舰“哈尔滨号”上安装2台,剩余2台作为备用,这为后续的维修提供了零部件保障。


而美国的忽然断供,也使我国的052型驱逐舰不得不暂时搁置,因为当时052型驱逐舰在设计的时候,就是按照燃气轮机的动力舱尺寸来设计的,其尺寸要比蒸汽轮机动力舱的尺寸小。


所以要直接换上蒸汽轮机来用明显不现实,但是以我国当时在燃气轮机上的发展,所研制的燃气轮机远达不到舰用的标准。


所以在这之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我国都面临着没有燃气轮机可用的局限状态,而052驱逐舰更是一度搁置。


乌克兰的“雪中送炭”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苏联解体,我国的国防建设迎来了一次重大的机遇。

曾经是我国军事合作伙伴之一的独联体国家诸如乌克兰和俄罗斯等突然间成为了解决中国军队现代化所需装备的最佳选择。


作为军事大国苏联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独联体国家拥有众多高新技术装备资源和技术积累,尤其是乌克兰,在苏联时期一直承担着各类重要军用产品的生产和研发任务。


从乌克兰手中引进的UGT-25000燃气轮机,为中国燃气轮机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随后得以在之后批量生产的中国052B型导弹驱逐舰上装配此型号发动机。


虽然引进时存在问题,比如原机型过大无法安装等问题。

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在国内外多家单位的努力协作之下,先后经历了多次改进建设升级,最终达到国际同类主流型号同等水准,甚至超越部分对手型号。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掌握了燃气轮机的核心技术,可以说乌克兰这款燃气轮机的引进,让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少走了30年的弯路。


这不仅仅体现在硬件设备的制造工艺上,还包括了对燃气轮机设计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和试验验证,国产化的QC-280燃气轮机顺利诞生,并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这不仅增强了海军舰艇的战斗力,也标志着中国在燃气轮机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此外,我国还在燃气轮机领域持续投入研发力量,希望更好地满足国防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例如,中国完全本土开发的动力系统--CGT-25M燃气轮机,这是最新的一代燃气轮机,具备更高的推力和更低的成本,一台就可产生3.8万匹马力。


更适合大规模的应用场景,也解决了我国在这一领域被卡脖子的风险。

并且它还可以配合一些独特的装备共同发挥作用,如动能导向和垂直发射系统等,其性能更为优异。


这款燃气轮机也已经应用于新一代的055型万吨级驱逐舰上,极大地提升了舰艇的动力性能和战场适应能力,有了这款燃气轮机的加持,055型万吨级驱逐舰最大速度可以达到30节。


而经过重新改良过的燃气轮机,在驱动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这无疑给中国整个海上防御体系带来了实力上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这种自主研制已经脱离了任何一种外部因素制约,并引领新一代航母编队的研发生产步伐进入快车道。


期待未来更好为中国海洋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责任编辑:知识)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
随机内容